追寻教育的本质,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
阳信县劳店镇中学王宝亮
为期5天的培训,今天已经是第三天了。我们共听了6场报告,并参观了一所小学(杭州市紫阳小学),各位专家的报告深入浅出,既有高深的理论又有鲜活的实例,非常接地气,深深的打动了我。
改变教育质量观
教育质量观是指对教育工作及学生质量的基本看法。
主要着眼于对学生质量的评价,因学生质量取决于教育工作质量。原来我一直认为把课上好,让学生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,考试能考出理想的成绩就是一个好老师。
7月9上午听了廖水娟老师的报告《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教学改革》,她在核心素养的研究缘起中指出:我们的教育应该“培养什么样的人",这是首先解决的问题,是教育质量观的问题,这个问题必须明确,因为它决定了教育的方向,一旦方向错误,那后果可想而知。她给我们分析了多个先进国家的核心素养问题,并简单介绍了我们国家的核心素养,同时总结出其共同点,都关注传统素养指标,语言能力、数学素养、学会学习、解决问题的能力等。
下午王莺教授的报告《深度对话,教育教学的新追求》,她是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副局长,在报告中提出:培养学生的自律和学会学习;11日下午沈启正老师的报告《理想课堂的文化创建于教师的专业发展》中提出:“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,而是要把人的力量诱导出来,将生命感、价值感唤醒,使教育这正回到本真的意义上去”;他们的报告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,意识到原来的认识是片面的,认识到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,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重“学生的全面发展",并时刻提醒自己,最大限度的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。
提升教育教学水平
王莺老师的报告《深度对话,教育教学的新追求》提到什么是好课?她说:“一节好课应该是在情境中进行的、人人参与、生成性的课",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讲述。解决了一直困扰我的难题“数学课堂怎么是那么沉闷的,学生参与不积极的问题",使我认识到数学原本就是枯燥乏味的,如果再不去联系实际,只讲那些死知识,谁都会不感兴趣,而当生活与课堂联系起来的时候,学生就会人人参与到教学中去了,同时学生的思维就打开了,生成的东西就多了,学生就容易理解了,课堂就灵动起来了。
王莺老师还讲到“教师先走近(进)学生,与学生多一点沟通和交往",并教给我们一招:表现好的可以看老师的日记。通过这样的方式拉近和学生的距离,让学生了解老师理解老师热爱老师。她让我们非常佩服,佩服她的教育智慧,从而学习她的遇事善于思考,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。
沈启正老师的报告《理想课堂的文化创建于教师的专业发展》中提出: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,并提供了很好的方法,同时还提出了理想课堂文化创建的途径,都给我们很大的启迪,提升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。
培训还在继续,我们的学习还在路上,相信通过本次学习,我们三名人选会飞的更高,走的更远!
推荐阅读:银川热线
(正文已结束)
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